top of page
搜尋
作家相片門薩配鏡中心

英雄難過靉靆關

少年嗜書竭目力,老去觀書澀如棘。~陸游《夜坐聞湖中漁歌》


吾生本寒儒,老尚把書卷。眼力雖已疲,心意殊未倦。~歐陽修《讀書》


早年勤卷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眼損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白居易《眼暗》



 自古,無論是帝王將相或是販夫走卒,沒有人能逃得過歲月、逃得過老花惱人的視力問題。由詩人文豪的作品中,更不難看出他們對於視力衰退的感慨。在那個沒有現代醫學、沒有光學驗光的年代,不禁令人好奇古人們該如何處理近視老花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視力問題呢?


 《本草綱目》記載:「石菖蒲置一盆於几上,夜間觀書,則收煙無害目之患。」古時夜間照明多以燃點燈油為主,而燈油燃燒時產生的煙塵常造成閱讀時眼睛不適,本草綱目上便記載了以菖蒲改善的方法。另外宋代趙浩《養病漫筆》中也記載了:「枸杞子榨油,點燈觀書,能益目力。」兩者皆是以改善照明的原理提升閱讀視力。


 《蘇沈良方》亦記載:「上盛熱湯滿器,銅器尤佳,以手掬熨眼,眼緊閉勿開,亦勿以手揉眼,但掬湯沃,湯冷即已。」此法與現代的閉目熱敷相當。據記載,蘇軾目痛,沃之而癒;邵興宗洗目,令昏目復明,遂能讀小字。


 而現代人矯正視力最常用的工具-眼鏡呢?墨子曾在《墨經》中記載了針孔成像等光學原理,但並未應用於視力矯正。記錄上最早出現的視力輔具是東漢王室劉荊墓中出土的水晶手持放大鏡。而以眼鏡型態出現就要到宋明之後了。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記載:「靉靆,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文中的靉靆,便是眼鏡。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記載:「永樂八年,滿刺加國王朝貢靉靆十枚。」一國的貢品是眼鏡十支,可想而知眼鏡在當時必是十分名貴之物了。


明代《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一隅


清代的眼鏡,以十二地支為單位描述度數深淺。


假設簞食瓢飲,負擔不起昂貴的眼鏡,照明、熱敷等緩解之法又無良效的話,文人們又該怎麼辦呢?

劉禹錫:減書存眼力,省事養心王。(看不清就少看些吧。)

歐陽修: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找人讀給我聽!)

白居易:千藥萬方治不得,唯應閉目學頭陀。(沒救了,吾命休矣......)


看到這兒是不是覺得自己生在醫藥發達的現代很幸福呢?

但是,你有多久沒有愛惜、檢查自己的眼睛了呢?

莫教「眼損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小編在門薩配鏡中心恭候您的大駕!



門薩驗光所 北市衛信驗光 字第 5Y01170273 號

高考驗光師 驗師字第 002097、002131 號

門薩國際會員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士

台北市信義區莊敬路419號 (02)2720-0272

Comments


頭像.jpg
  • Black Facebook Icon

© 2023 by Mensa Optical Lab.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